
近日,国际域名争议解决中心(WIPO)的一则争议域名处理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澳大利亚VGW Holdings Limited因vgw.com与自己的商标存在冲突而对该域名提起了仲裁申请,但最终被国际域名争议解决中心指出存在反向域名劫持行为,并驳回了仲裁申请。

VGW Holdings Limited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线上游戏和体育投注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使用VGW.co域名运营,并在2016年注册了多个与VGW相关商标。
而被投诉人是韩国的个人持有人Hyundoo Shin,他于2002年注册了vgw.com域名,并一直将其解析到一个出售页。

2023年1月25日,VGW Holdings Limited提起申诉;
2023年2月20日~3月7日,双方就程序语言为“英语”还是“韩语”展开讨论,最后小组认为被投诉人在澳大利亚,委托的律师在印度,所以使用英语更为公平;
2023年3月9日,中心向双方发送仲裁通知书,并要求被投诉人在2023年3月21日前答复;
2023年4月5日,中心任命Kathryn Lee为小组专家,本案审理阶段正式开始。

此次仲裁,双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要素:争议域名与投诉人商标是否容易混淆、被投诉人是否具有合法权益、以及被投诉人是否存在恶意注册和使用。
根据专家组的裁决,第一个要素确实存在,即争议域名包含了投诉人的商标,具有容易混淆的特性。
但对于第二个要素投诉人并没有达成合理的解释,也未提供相关证据,因此投诉人无法证明被投诉人不曾拥有争议域名的合法权益。
最后,第三个要素也未能达成,因为没有证据表明被投诉人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

在本案中,不论是投诉人在取得商标权之前,还是在其成立之前,争议域名就已经注册存在,被投诉人显然不可能通过注册争议域名来针对投诉人及其商标。投诉人聘请了专业的律师团队,理应知道“基于这些事实,投诉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但还是继续进行此投诉,因此专家组认为投诉人在企图剥夺已注册域名持有人的域名。最终,专家组认为投诉人是恶意投诉,并且投诉人的行为已经构成对行政程序的滥用,还企图进行反向域名劫持。综上所述,小组驳回投诉人的仲裁申请,并确定投诉人存在反向域名劫持行为。

在本案,尽管争议原因和过程都很常见。但让人惊讶的是,被投诉人居然要价1.5亿美元将域名出售或以9万美元的价格租赁,这样的价格简直让人感到震惊。
从投诉人的角度来看,这点钱甚至可以直接换个品牌名称重做了。当然,或许域名持有人本来就只是想将其租赁出去成为一个下金蛋的鸡,所以才会出价如此高。

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罕见,品牌方想要某个域名,但被投诉人要价太高,这时候品牌方往往会采用域名仲裁的手段来试图获得域名,但最终结果一般都是以失败告终。对于投诉人而言,如果域名价格过高,可以考虑更换品牌名称重做,而不是一味追求某个域名。而对于被投诉人而言,高价出售或租赁域名并不一定构成恶意,但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度哄抬价格,以免被认为是恶意注册和使用。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品牌的重要性,同时也提示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商标权益。但也要注意,投诉人如果主张不当,很可能会被认为存在反向域名劫持的行为,甚至可能招致法律责任。同时,域名持有人也要遵守相关规定,不要故意注册和使用他人商标作为域名,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图源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