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旭网络(xdns.cn)域名资讯01月24日消息
第六章 上市互联网企业规模概况
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国境内外互联网上市企业14数量达到91家,总体市值为5.4万亿人民币。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最高,占总体的55.7%;其次为在香港上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占总体的29.7%;泸深两市的互联网企业总市值占总体互联网企业市值的14.6%。
图34 互联网上市企业市值分布
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公司和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的市值总和超过3万亿人民币,两家公司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代表占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的57.0%。
泸深两市的互联网公司数量与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数量基本持平 ,但由于过去中国的大型互联网企业更倾向于在美国上市。造成两大资本市场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总市值相差较大。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总市值是泸深两市互联网公司总市值的3.8倍。
第七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
一、网民规模
(一)总体网民规模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
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趋于稳定。2016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发展。首先,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互联网各细分领域有序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其次,网民人均互联网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在网购、O2O、网络娱乐等领域人均消费均有增长,网络消费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力逐步显现;最后,互联网发展对企业影响力提升,随着“互联网+”的贯彻落实,企业互联网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移动互联网发展依然是带动网民增长的首要因素。2016年,我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占比达到80.7%,较2015年增长9.2个百分点,使用台式电脑的网民占比下降16.5个百分点。同时,新增网民年龄呈现两极化趋势,19岁以下、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互联网向底龄、高龄人群渗透明显。
(二)手机网民规模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较2015年底增加7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5年90.1%提升至95.1%,提升5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
移动互联网发展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首先,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平台支持,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在线短租等共享模式的出现,进一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智能硬件通过移动互联网互联互通,“万物互联”时代到来;最后,移动互联网用户工作场景、消费场景向多元化发展,线上线下不断融合,推动不同场景细化,同时推动服务范围向更深更广扩散。
(三) 分省网民规模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为26个,与2015年持平。其中,网民规模增速排名靠前的省份为江西省和安微省,增长率分别为15.7%和13.6%。
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对“互联网+”行动的推进,各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均有上升,普及率增长最多的为江西省,较2015年底增长5.9个百分点。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差异,数字鸿沟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各地区互联网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关联度较高,普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而普及率片名靠后的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南地
(四)农村网民规模
截止2016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7.4%,规模为2.01亿,较2015年底增加526万人,增幅为2.7%;城镇网民占比72.6%规模为5.31亿,较2015年底增加3772万人,增幅为7.7%
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异依然较大。截止2016年12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69.1%,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为33.1%,城乡普及率差异较2015年的34.2%扩大为36.0%。我国农村网民在即时通信、网络娱乐等基础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方面与城镇地区差别较小,即时通信、网络音乐、网络游戏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在4个百分点左右;但在网购、支付、旅游预订类应用上的使用率差异达到20 个百分点以上,这一方面说明娱乐、沟通类基础应用依然是拉动农村人口上网的主要应用,另一方面也显示农村网民在互联网消费领域潜力仍有待挖掘。
(五) 非网民现状分析
农村人口是非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6.42亿,其中城镇非网民占比为39.9%,农村非网民占比为60.1%。
上网技能缺失以及文化水平限制仍是阻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因不懂电脑/网络,不懂拼音等知识水平限制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54.5%和24.2%;由于不需要/不感兴趣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3.5%;受没有电脑,当地无法连接互联网等上网设施限制而无法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2.8%。
提升非网民上网技能,降低上网成本以及提升非网民对互联网需求是带动非网民上网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非网民中愿意因为免费的上网培训二选择上网的人群占比为25.8%;由于上网费用降低及提供免费无障碍上网设备而愿意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23.6%和23.2%;出于沟通、增加收入和方便购买商品等需求因素而愿意上网的非网民占比分别为25.3%、19.9%和17.6%。
(一) 性别结构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4:47.6,截至2015年底,中国人口男女比例为51.2:48.8,网民性别结构进一步人口性别比例逐步接近。
(二) 年龄结构
我国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截至2016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73.7%。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0.3%;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0.2%、23.2%,较2015年底略有下降。与2015年底相比,10岁以下低龄群体和40岁以上中高龄群体的占比均有所提升,互联网继续向这两部分人群渗透。
(三) 学历结构
网民中具备中等教育程度的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6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3%、26.2%,其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较2015年底下降3.0个百分点。与2015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四) 职业结构
网民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截至2016年12月,学生群体占比为25.0%;其次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7%,较2015年底增长0.6个百分点;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合计达到14.7%,这三类人群的占比保持相对稳定。
(五) 收入结构
月收入15在中等水平的网民群体占比最高。截至2016年12月,月收入在2001-3000、3001-5000元的群体占比分别为17.7%和23.2%。2016年,我国网民规模向低收入群体扩散,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群体占比较2015年底增长1.2个百分点。
第九章 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状况
2016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保持快速发展,除电子邮件外,其他应用用户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网上外卖、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7%和28.0%;手机应用方面,手机外卖、手机在线教育课程规模增长明显,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6.2%和84.8%。
基础应用用户规模增长稳健,内容扩展为企业关注重点
即时通信、搜索引擎、网络新闻和社交作为基础应用,核心业务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将用户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即时通信通过拓展服务内容再次获得增长,个人即时通信差异化更加显著;搜索引擎在技术创新和服务延伸方面均有进步,针对用户个性化、场景化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形成以搜索为入口的多服务生体系;网络新闻向多形式、多平台化发展,对监管和内容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细分社交平台进一步丰富,向创新、小众化方向发展。
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增长明显,线上线下融合速度加快
商务交易类应用在2016年均保持增长,其中网上外卖增长明显,用户年增长率达到83.7%。网络购物市场更多元化、规范化,其中,网红、直播等形式带动网络购物向娱乐化、体验化、内容化的方向发展,跨境电商步入调整期,农村电商服务完善步伐加快;网上外卖永华规模迅猛增长,外卖平台开始探索精细化运营模式,以提升行业资源与永华需求的匹配度;旅行预订方面,线上平台与传统旅游服务呈竟合博弈态势,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更加明显。
出门“无钱包”时代悄然开启,互联网理财永华规模增长进入平稳期
网络支付企业大力培育市场促使线下支付场景极大丰富,网民在饭馆、超市、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使用移动网络支付工具习惯初步养成,网民在线下实体店使用手机支付结算的比例已达50.3%,出门“无钱包”时代悄然开启;历经几年发展,互联网理财平台涉及多类别理财产品的平台化布局构建完成,传统银行机构纷纷实现自身产品网络化,网络已成为网民理财的常规渠道,2016年我国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890亿,较2015年底增加863万人,永华规模增长进入相对平稳期。
网络娱乐类用户规模稳中有升,移动游戏成为增长亮点
网络游戏行业在2016年整体保持平稳发展,作为增长核心的移动游戏在永华规模和使用率增长的同时,行业营收也全面超越PC客户端游戏;网络文学的盗版侵权问题在2016年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网络文学商业模式逐渐由一次性售卖转向对内容的深度、长线开发,并引进越来越来的跨界合作;网络视频自制内容向精品化发展,且会员付费收入增长态势明显,视频生态逐步形成;网络直播在经历半年的激烈竞争和发展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行业逐步进入规范期。
教育、医疗互联网化进程加快、网约车向规范化发展
在线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用户使用率最高,家长的付费意愿和能力较强,推动市场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领域服务不断完善,但远程医疗和医疗大数据仍在探索期,未来扔面临诸多挑战;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行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行业将进一步向规范化、安全化发展;公益慈善借助互联网公益平台,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行动中来,网络募捐、公益众筹、社交圈筹款等募捐模式的出现推动慈善捐助向便捷化、多元化和小额化发展。
一、网民最常使用的APP
2016年,网民在手机端最经常使用的APP应用是即时通信。调查显示,79.6%的网民最常使用的APP是微信;其次为QQ,占比为60.0%;淘宝、手机百度、支付宝分列3-5位,占比分别为24.1%、15.3%和14.4%。
二、基础应用类应用发展
2.1即时通信
截至2016年12月,网民中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到6.66亿,较2015年底增长4219万,占网民总体的91.1%。其中手机即时通信用户6.38亿,较2015年底增长8078万,占手机网民的91.8%。
作为基础互联网应用,即时通信在2016年通过拓展服务内容再次获得蓬勃发展,个人即时通信的差异化更加显著,而应用于工作场景的企业即时通信产品已成为各厂商的战略重点。
个人端方面,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主流即时通信产品功能差异已经十分明显。微信在2016年第一季度关闭了导入QQ联系人的功能,将连接用户购物、出行等生活服务需求作为主要发展方向,而QQ由于用户群体平均年龄较低,功能偏向于连接年轻用户的阅读、音乐等娱乐需求。此外,以陌生社交作为核心功能的陌陌通过引入直播服务实现了快速发展,其直播服务营收占比已超七成。
企业端方面,基于工作场景定制的移动即时通信产品成为厂商竞争的重要领域。以Slack为代表的企业即时通信产品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促使阿里巴巴、腾讯、网易等大型互联网厂商先后在该领域进行布局。资本与技术资源的涌入推动产品功能迅速完善,并逐渐与办公自动化系统(O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企业服务进行融合,有效提升了团队工作效率。未来企业即时通信的沟通、协同、安全将成为竞争的三大核心因素。
2.2搜索引擎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02亿,使用率为82.4%,用户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3615万,增长率为6.4%;手机搜索用户数达5.75亿,使用率为82.7%,用户规模较2015年底增加9727万,增长率为20.4%。
在技术创新方面,搜索产品与多种前沿技术协同发展、深入融合的趋势日益突出。用户对本地化、个性化搜索的需求日益旺盛,推动搜索引擎企业不断加大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投入。服务商通过将语音和图像识别、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推荐、人机交互等技术与搜索产品深度融合,向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场景化的精准信息搜索服务,使搜索产品功能持续丰富、信息覆盖范围得到拓展。
在服务延伸方面,以搜索产品为流量入口、多种互联网服务互联互通的生态体现已经形成。搜索应用于信息类、娱乐类、商务消费类互联网应用不断融合、如即时通信、社交、新闻、网络零售、O2O服务、互联网金融信用等,特别是快速发展的O2O消费,正在成为搜索引擎市场的创新价值挖掘点。
在搜索服务规范方面,受上半年搜索引擎营销市场不良事件影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先后发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 、《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不良商业推广信息大幅减少,网上信息搜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随着政策深入贯彻落实、搜索引擎企业积极作为,以及网民安全上网意识逐步提高,互联网环境正在日益清朗,用户权益也将获得更大保障。
2.3网络新闻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6.14亿,年增长率为8.8%,网民使用比例达到84.0%。其中,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到5.71亿,占手机网民的82.2%,年增长率为18.6%。
作为发展多年的互联网基础应用,网络新闻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2016年市场呈现出一下新特征:
内容展现形式创新,对政府监管提出新要求。2016年,各大新闻企业丰富新闻表现形式,纷纷开展短视频、直播等服务,在丰富内容展现的同时,也提升用户体验。但新传播形式的即时性特点,也为新闻内容审核提出更高要求。2016年11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随着未来网络新闻内容展现形式不断发展,政府监管力度也应随之提升。
社交平台成为新闻传播及素材收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与资讯客户端的协同,极大提升了新闻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另一方面,基于社交的自媒体应用在用户规模方面的优势,拓展了新闻素材来源。2016年,社交媒体成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爆发、发酵的源头,并进一步带动新闻网站、传统媒体的跟进报道。
内容和用户成为各家争夺焦点。腾讯、今日头条等商业媒体平台投入重金补贴自媒体,版权支出已经成为平台主要支出之一;同时,今日头条、搜狐新闻、一点资讯、天天快报等多家商业新闻客户端通过与上游手机厂商预装合作,并加大广告投放力度,提高产品使用率和品牌知名度。
2.4社交应用
2016年,各类社交应用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平台实现泛社交化。一方面,综合性社交应用引入直播等服务带来用户和流量的增长;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垂直人群、不同信息承载方式的细分社交平台进一步丰富,向创新、小众化方向发展。
排名前三的典型社交应用均属于综合类社交应用。微信朋友圈、QQ空间作为即时通信工具所衍生出来的社交服务,用户使用率分别为85.8%、67.8%;微博作为社交媒体,得益于名人明星、网红及媒体内容生态的建立与不断强化,以及在短视频和移动直播上的深入布局,用户使用率持续回升,达37.1%,比2016年6月上升3.1个百分点。垂直类社交应用中,豆瓣作为兴趣社交应用的代表,用户使用率为8.1%。
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虽然同属于综合性的社交应用,但在社交关系的紧密度、用户属性及地域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从交流属性来看,微信朋友圈是相对封闭的个人社区,分享的信息偏向朋友之间的交互,微博是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公开平台,用户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倾向于基于兴趣的垂直细分领域,QQ空间则介于两者之间;从用户特征来看,微信朋友圈用户渗透率高、除低领(6-9岁)、低学历人群(小学及以下学历)外,各群众网民对微信朋友圈的使用率无显著差异;五线城市网民、10-19岁网民对QQ空间的使用率明显较高,产品用户下沉效果明显,更受年轻用户青睐;微博用户特征更为明显,一线城市网民、女性网民、20-29岁网民、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城镇网民对微博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三、商务交易类应用发展
3.1网络购物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为63.8%,较2015年底增长12.9%。其中,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1亿,占手机网民的63.4%,年增长率为29.8%。
3.2网上外卖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09亿,年增长率为83.7%,占网民比例达到28.5%。其中,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到1.94亿,使用比例由16.8%提升至27.9%。
3.3旅行预订
截至2016年12月,网上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99亿,较2015年底增长3967万人,增长率为15.3%。网民使用网上预订火车票、机票、酒店和旅游度假产品的比例分别为34.0%、15.9%、17.2%和7.4%。其中,手机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和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2.62亿,较2015年底增长5189万人,增长率为24.7%。、我国网民使用手机在线旅行预订的比例由33.9%提升至37.7%。
四、网络金融类应用发展
4.1互联网理财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购买过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为9890万人,相比2015年底增加用户863万人,网民使用率为13.5%,较2015年底提升0.4个百分点。
4.2网上支付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75亿,较2015年12月,网上支付用户增加5831万人,年增长率为14.0%,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9%。其中,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
五、网络娱乐类应用发展
5.1 网络游戏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游戏规模达到4.17亿,占整体网民的57.0%较去年增长2556万人。手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较去年底明显提升,达到3.52亿,较去年底增长7239万人,站手机网民的50.6%。
5.2网络文学
截至2016年12月,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33亿,较去年底增加3645万,占网民总体的45.6%,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3.04亿,较去年底增加4469万,占手机网民的43.7%。
5.3网络视频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45亿,较2015年底增加4064万人,增长率为8.1%;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4.5%,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其中。手机视频用户规模为接近5亿,于2015年底相比增长9479万人,增长率为23.4%;手机网络视频使用率为71.9%,相比2015年底增长6.5个百分点。随着4G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手机资费的下调,网民在微信、微博等主流APP上观看短视频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
5.5网络直播
2016年网络直播服务20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持续发展。截至2016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较2016年6月增长1932万。其中,游戏直播的用户使用率最高,半年增长3.5个百分点,演唱会直播、体育直播和真人聊天秀直播的使用率相对稳定。
六、公共服务类应用发展
6.1在线教育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38亿,较2015年底增加2750万人,年增长率为25.0%;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18.8%在2015年基础上增加2.7个百分点。其中,手机在线用户规模为9798万人,与2015年底相比增长4495万人,增长率为84.8%;手机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为14.1%,相比2015年增长5.5个百分点。
图66 2015.12-2016.12在线教育/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中国在线教育重点细分领域呈现不同程度的发展:首先,2016年在线中小学教育时常迅速发展。在线教育重点细分领域中,中小学教育(又称K12教育)用户使用率高,为53.4%,较2015年底提升15.7个百分点,用户规模人7345万人,年增长率为76.9%,中小学互联网设施的完善为高清直播课程等在线教学方式提供基础,年轻教师对互联网接受程度高,更容易推广在线教育产品。中小学培训市场主要以线下培训为主,辅之以在线题库、在线作业、在线课程复习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家长作为培训课程的决策者,为优质教育付费的意愿都较强。其次,中国在线职业教育需求旺盛,网民使用率为34.4%,用户规模为4731万人。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人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高层次技技术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线职业教育仍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此次,网民使用在线语言培训、在线大学生/演技生教育的比例分别为28.6%和17.2%。
6.2互联网医疗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95亿,占网民的26.6%,年增长率为28.0%。其中,医疗信息查询、网上预约挂号用户使用率最高,分别达到10.8%、10.4%;其次为网上咨询问诊、网购药品/医疗器械/健康产品、运动健身管理,占网民比例在6%左右。
6.3网络约租车
截至2016年12月,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达2.25亿,较2016年上半年增加6613万,增长率为41.7%,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在网民中的占比为30.7%,比2016年年中增长8.4个百分点;网络预约专车22用户规模为1.68亿,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万,增长率为37.9%,网络预约专车用户在网民中占比为23.0%,比2016年上半年提升5.8个百分点。
6.4互联网慈善
截至2016年12月,有32.5%的中国网民使用过互联网进行慈善行为,规模达到2.38亿。其中,使用互联网进行扶贫行为的最多,占比达到16.8%,其次为疾病求助,占比为16.0%。
第十一章 网民网络安全概况
一、网民网络安全感知与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类型
2016年我国基础网络运行总体平稳,互联网骨干网各项检测指标正常,但随着移动互联网各种新生业务的快速发展,网民网络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在政策层面,网络安全相关法律逐渐陆续出台,对于推荐网络强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意义重大。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国家未来网络安全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一) 网民网络安全感知
调查显示,三成以上网民对网络安全环境持信任态度。当前网民中认为上网环境“非常安全”和“很不安全”的用户比为20.3%。
(二)网民遭遇安全事件类别
网络安全事件仍然对大部分网民构成影响。数据显示,2016年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用户占比达到整体网民的70.5%,其中网上诈骗是网民遇到的首要网络安全问题,39.1%的网民曾遇到过这类网络安全事件。
通过对2016年遭遇网上诈骗的用户进一步调查发现,虚拟中奖信息诈骗是波及最广的网上诈骗类型,占比为75.1%;其次为利用社交软件冒充好友进行诈骗,占比为50.2%。
二、PC和手机恶意程序感染情况
(一)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感染PC数量
截至2016年12月,由360安全中心监测到全国感染过病毒木马程序的PC数量为2.47亿台24,每月受到病毒木马程序影响的PC数量均在4000万台至5500万台之间。按省份进行区分可以发现,广东、浙江和江苏为全国PC受病毒木马程序影响数量最高的三个省份。
(二)安卓平台恶意程序感染手机数量
截至2016年12月,由360安全中心监测到全国感染恶意程序的安卓智能手机共1.08亿台25。1月和2月受到恶意程序感染的设备数量较高,分别为3662台和2787万台。第三、四季度受感染设备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三、骚扰短信与骚扰电话标记数量
截至2016年12月,由360安全中心和腾讯安全共监测到安卓手机用户标记骚诈骗类短信183.8亿条,其中诈骗短信6.1亿条。
截至2016年12月,360安全中心和腾讯安全共同监测到安卓手机用户标记骚扰诈骗电话391.2亿次,其中诈骗电话48.9亿次。
本文来源:CNNIC